幾年前剛升上大學,對「作家」這個職業抱有好感,不只是對他們寫作有莫名幻象,對能印刷、出版、書市鋪書都心生羨慕,連帶對書店都產生非要去那工作的念頭,不過到了跨進書店工作才知道理想與現實分歧。曾經跑去聯經聆聽幾場作家對談會,看著他們風趣對談、優雅神韻,不由得心生嚮往,喜孜孜的捧著書排隊簽名,樂於收集到金庸、廖玉蕙、周芬伶、蔡素芬等作家的簽名,也懊惱於錯失拿到莫言的簽名書,而這份樂趣,讓我將「收集喜愛作家簽名」被我收到「人生十大夢想」裡。
到了有機會上作家的課,甚至系上教授就是作家,他們有時會透露一些被讀者景仰或謾罵、被編輯催稿或邀稿,不論是在出版社還是社會講堂上,幾乎都有碰到麻煩的人事,有讀者專愛嗆聲,也有讀者專設網站來攻擊,有時候他們會覺得「寫書」是「服務業」,專門服務讀者,去寫讀者「想看」的書,而不是他們「想寫」,「去寫讀者想看的書」其實可做為史蒂芬金《黑暗之半》一書的寫作苦水來源。
《黑暗之半》(The Dark Half)其實某部份可以做為史蒂芬金作家生涯對讀者的控訴,他不會老實寫出對某些讀者的恐懼、厭惡,而把這些來自現實的打擊化作寫作怪力,《戰慄遊戲》(Misery)亦是。《戰慄遊戲》描寫暢銷書作家保羅被瘋狂書迷安妮囚禁且虐待的過程,原因是保羅沒有寫出她滿意的結局,書中滿佈安妮癡狂的醜態,一如史蒂芬金化身為保羅想躲避讀者追捕的匿逃,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書改編成電影後,具有護士身分的瘋狂安妮被選為「百大螢幕英雄與壞蛋」中的第17名。
(以下有劇情洩漏,請斟酌觀看)
《黑暗之半》顯然也是一本「作者化」的驚悚小說,本名賽德貝蒙特的作家不受書市歡迎,用喬治史塔克之名出版的小說反而大賣,之後擔心有人知道實情而大撈一筆,賽德貝蒙特藉機宣佈作家喬治史塔克已死,而喬治史塔克的幽靈卻從虛設墳墓中爬出來,把阻擋賽德貝蒙特寫作的角色一一剷除,然後逼迫賽德貝蒙特繼續寫喬治史塔克之名的書。很明顯的這是一本很科幻的小說,和《戰慄遊戲》完全不同,《戰慄遊戲》猶如一些電視劇安排、結局不如觀眾預期,所以觀眾憤而上網留言、打客服電話發洩不滿的非理性狀態,是極為真實也有機率發生的攻擊事件,而《黑暗之半》發生太過科幻,宛如以夢殺人的佛萊迪,雖是這樣形容,不過佛萊迪電影一部都沒看過,因為看到他的臉我就逃跑了,系列電影的故事倒是略曉。
喬治史塔克的「出生」其實讓我尋思許久,直覺就想到以殺人為樂的佛萊迪與傑森,不過喬治史塔克的殺人目標顯然明確的多,他的「出生」到底是從賽德貝蒙特的變異腦袋中爬出來的,還是純粹不甘被終結之角色所凝聚的怨靈,如果是第一種,那可能代表賽德貝蒙特在寫以喬治史塔克創作之時,是由另一個腦袋所構思的,似乎暗示雙重性格的衝突,如果是第二種,就可能只是史蒂芬金本身寫作的小小插曲,這部份可以翻譯序為參考。
如果真是第二種,那麼喬治史塔克的身分代表的是讀者還是作家,當然也許作家本身會有掙扎,不過顯然不會有殺戮,如果是讀者,似乎可和《戰慄遊戲》互相呼應,瘋狂的讀者如鬼靈般的纏著史蒂芬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