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別進地下道》、《網路兇鄰》、《超能殺人基因》到《修羅火》,與其說是既晴寫出一部部台灣推理小說,不如說是既晴創造出一個張鈞見系列。這幾本小說雖以推理打底,但是推理之外還有許多成份存在,作家試圖寫出一種雜揉的感覺。雖說雜揉,但是作者並沒有跳到無邊無際的範圍,摘取的題材仍被歸為一般推理小說使用的材料,創作甚至有向日本推理前輩看齊、較勁的意味。作家以台灣社會為背景,台味稍重的材料加上歐、美、日多方的推理創作累積體,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因此指稱為台灣推理小說只是個泛稱,張均見系列小說才是更精確的說法。
目前分類:推理小說─台灣 (6)
- Jan 12 Wed 2011 20:32
推理人心─《感應》
從《別進地下道》、《網路兇鄰》、《超能殺人基因》到《修羅火》,與其說是既晴寫出一部部台灣推理小說,不如說是既晴創造出一個張鈞見系列。這幾本小說雖以推理打底,但是推理之外還有許多成份存在,作家試圖寫出一種雜揉的感覺。雖說雜揉,但是作者並沒有跳到無邊無際的範圍,摘取的題材仍被歸為一般推理小說使用的材料,創作甚至有向日本推理前輩看齊、較勁的意味。作家以台灣社會為背景,台味稍重的材料加上歐、美、日多方的推理創作累積體,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因此指稱為台灣推理小說只是個泛稱,張均見系列小說才是更精確的說法。
- Feb 11 Mon 2008 17:30
病態─變態四短篇
這本皇冠出版的小說試閱本其實看完有段時間了,只是不想在過年期間回去翻這本讓人頭皮發麻的小說,懶骨頭症狀發作到初五,想一想不能不動工了,上網查其他讀者對此書的感想,不出所料,大部分讀者不是覺得「《病態》很變態」就是覺得「既晴很變態」。形容作品作家「很變態」絕非貶抑,在這裡是褒揚,因為作品讓讀者看了不太舒服,就像傳言中的某幾部十大禁片,明明沒有太限制級的暴力、血腥畫面,就是讓觀眾感到噁心,此書有點史蒂芬金的味道,每次讀史蒂芬金的書都會覺得這位經典驚悚作家可能是天才不然就是變態,更大的可能既是天才又是變態,會讓讀者有從背脊一路涼上來的感覺,《病態》也有類似的效果,會難以忘懷他的文字,發揮點想像力更好,如果三更半夜一個人讀更棒。 《病態》很變態的分成四則短篇,分別是〈異樣的皮膚〉、〈食人狂〉、〈寵兒遊戲〉、〈替身與跟拍魔〉四篇,這幾篇沒有關聯性,因此讀者也可以很變態的分成四次看完,或是異常變態的一次解決。〈異樣的皮膚〉
〈異樣的皮膚〉是描寫一位男人極度愛戀、保護自己的皮膚,因某次與人共泡溫泉,導致他的皮膚產生異樣,為了清潔他自己的皮膚,男人採用極致的手段。既晴在這篇將男人潔膚的過程描寫極為深刻,一種是外在的清潔時,一種是在他施展有如凌遲的手段時,自戀、幻想加強迫的症狀迫使戀膚癖者對他人身體的污垢、環境的污染有強烈敵意抗拒,可以稱為過度的潔癖。這篇短篇小說精於文字,有令人感到做噁的內容,讓讀者訝於這些描寫,比起後三章的諷世主題,凌遲部份的暴露瓜分掉注意力。
- Jul 28 Sat 2007 16:53
《魔法妄想症》─既晴第一部長篇推理
上次島田莊司來臺時,匆匆在誠品買了本《超能殺人基因》請既晴簽名,其實我並沒有很喜歡《超能》這本小說,但是因為架上的《網路凶鄰》、《別進地下道》、《請把門鎖好》早已被讀者搬光,為了簽名也顧不了這麼多,最後趁著既晴在旁與讀者聊天時,火速打斷要求簽名。以上這三本是我個人非常喜愛的,就華麗而言,《請把門鎖好》添加的旁枝素材也非常多,卻沒有擾亂整本小說給讀者的重力一擊,其書在結尾的筆法,絕對是絕佳的表現手法,就閱讀性、戲劇性都有爆發力,十足的驚悚劇化。
其他小說因為臺灣偵探張鈞見的現身,為作品添加許多類似於歐美、日本小說「某某偵探」、「某某辦案」系列的奇趣。 看完《魔法妄想症》卻湧上一陣失望,倒也不是此書推理成份落差太大,而在於身為讀者的我透視不到華麗筆下的「強烈動機」。我想越是龐大的推理小說,因為強烈的仇恨造成愈大的謎團,把這些迷團攪亂的兇手必定是先有全盤計畫,不過此書的醫學、心理學、藝術、天文學雜章沒有增加兇手的能量,而讓兇手更顯得朦朧、讀者更無頭,書中的兇手很難猜出,其中的枝節也猜不出兇手動機,整個故事像是先畫出迷陣,然後才是寫動機、推理過程,迷陣部份讓讀者叫好,動機、推理過程卻相對薄弱。
- Jun 20 Wed 2007 20:59
推理小說:既晴
既晴的著作有《超能殺人基因》、《網路兇鄰》、《請把門鎖好》、《別進地下道》等。
從《網路兇鄰》、《別進地下道》兩本書中,就覺得作者不像在寫推理小說,其中的分枝資訊太多,來自網路上的謠傳、世界各地的民間傳說、類似《哈利波特》中的黑魔法、巫術、魔術、靈異事件,像是融合台灣式的陳為民軍中鬼故事以及倪匡式的奇想,我是覺得歸類成科幻小說或驚悚小說比較符合,因為書中主角私家偵探張鈞見本身已經具有感應能力了。
在閱讀日本或歐美系的中文翻譯推理偵探小說有時會遇到問題,像是無法設身處地、翻譯問題,例如看賀寧曼凱爾的《無臉殺手》時會被譯者筆調和主角環境拉開,形成推理過程和故事背景難以相容的兩條平行線,而損失如閱讀宮部美幸《模仿犯》對社會型態轉變而引爆犯罪的深刻同情,而以中文創作的作品可巧妙的以台灣社會為背景,以台灣人的步調做想像,例如《網路兇鄰》中的網路犯罪、《別進地下道》的颱風過後,虛實交錯的情節成功的造成讀者的恐懼,因為沒有翻譯的侷限距離,因為貼近讀者所以真實的恐怖。
另外是我個人的看法,作者似乎特地讓故籠罩在非科學能解釋的事件下,當然最後都會有科學能解的合理說法來混淆非科學內容,不過卻很清楚的表達出:很多事情不是只有科學能解決。
- Jun 19 Tue 2007 12:34
修羅火
最近的推理小說新書不少,如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和改版之作《宿命》、《惡意》等;島田莊司的《龍臥亭殺人事件》;台灣推理界的既晴新作《修羅火》。對我這個推理入門者而言,總覺得閱讀進度永遠追不上出版速度。
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看了三分之二,以上新書看完的是既晴的《修羅火》。既晴是我很欣賞的一位作家,是一位在作品中能融合工作與興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