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明治大學教授齋藤孝,他在《讀書力》中提到幾點讀書的好處,我將重點用自己的說法寫下: (1)讀書可以養成自我性格:讀書對於個性的塑型很有幫助,當然是指正面的書籍,讀負面的書籍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和反社會意識。 (2)讀書是一種運動:一般人認同的運動可由多加練習而產生熟練度,讀書也是,對讀書熟鍊即對文字、閱讀感受度增強。 (3)開展視野進而分辨優劣:由於閱讀的廣度或深度增加,吸收不同專家或作家說法,在面對時事則可分辨真假與優劣。人如果缺少閱讀,容易以自身和旁人生活體驗為普遍現象,陷入自以為是的人生觀。 (4)學習獨處與分享:讀書可以是一種獨樂樂,也可以是眾樂樂。獨自閱讀是和書中人物與作者對話產生「共鳴」,參加讀書會則是共同進行閱讀。 

從以上作者齋藤孝對閱讀活動的讚揚,也許可以激發對讀書的肯定。齋藤孝在書中以日本社會、教育為例,發現普遍的現代孩子和青少年不讀書,認為「不讀書也沒關係」,不只是不讀書的人這樣想,連讀書的人也這樣思考,這樣的想法造成惡性循環,也間接形成「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再次革命。 

在台灣社會也有類似的情況,讀書好像變成是「閒人」的優雅社交活動,而且讀書竟然和「考試」產生直接關係,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以我個人與眾書友的閱讀經驗,「忙人」的閱讀時間勝過「閒人」,是與「如何利用時間」為要有關,而不是和「時間多寡」有關。至於讀書和「考試」的直接關係則可歸咎於台灣教育的小格局,台灣的教育直到大學才有學習的開放性可言,大學以前的教育被考試制度規格化,與考試無關的閱讀無意義,而且只要考試考到「生活化」、「課本沒教」內容就是爭議。近年來台灣教育有許多改變,雖然需要討論的空間很大,不過我很贊成增加作文和語文能力寫作,因為台灣學生普遍學習制式化的作文範本太久了,不過很多學生與家長認為這是負面壓力,對於閱讀一路,台灣社會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其書中,我對作者的幾點觀念有些意見,教授在書中批評近年來科幻小說、推理小說在日本大眾文學界的風行,認為這些科幻小說、推理小說和日本流行已久的動畫漫畫現象類似,注重腦部與視覺的感官刺激,只在幻想與畫面上的直接突顯有幫助,因此作者認為該廣泛閱讀的是文學、科學、歷史、哲學類的書籍,科幻小說、推理小說、動畫漫畫只能作為消遣。 

也許作者是以文學、科學、歷史、哲學的演進化而評比,總是舊的比新的有價值、客觀比直觀好、文字比圖像好,不過不能完全否定科幻小說、推理小說在人類思想上的大躍進,書中的太空探險、探索時間與空間、科學極限、氣象天文、犯罪現象、社會思潮、醫學科技也帶給閱讀者很多省思,既然有省思,就是對刺激人腦思考,當然這類書籍可以刺激正面思考的人,也會挑弄負面思考的人。 

動畫漫畫是更大的爭議點,我自己也是個看漫畫有十幾年年資的漫畫閱讀者,不得不承認動畫漫畫的畫面與思想會比小說影響人更大,而18禁畫面的漫畫動畫中,有很多黑道、暴力、血腥、凌辱、性愛、末世思想、絕望情緒的內容,多數對思考是絕無幫助的,只有部分的18禁情節是劇情發展中不可少的,但是對會選擇的18禁漫畫讀者而言,吸收與排除是閱讀漫畫時必須的,鮮少人能用如漫畫《末日》(典型的末世思考)、《生存遊戲》(電影大逃殺的漫畫版)、《Life~人生》(校園暴力故事,可怕是被歸於少女漫畫?)、《異教主》(地下宗教歛財歛色)等的負面情緒度日,而這些漫畫和池上遼一漫畫作品中的性、伊藤潤二的漫畫恐怖片化、《怨恨屋本舖》的復仇性、《黑鷺屍體宅急便》的人體奇想、《烙印勇士》的命運複雜等比較起來的確更具有意識上的限制級程度,而這些還是「檯面上」能談論宣傳的「限制級漫畫」,實際上更該禁止的是「檯面下」動畫漫畫,而且這些「檯面下」動畫漫畫讓閱讀完的情緒如同看世界十大禁片,歸入「超限制動畫漫畫」也不誇張。 

並非動畫漫畫就沒有思想深度,《怪醫黑傑克》、《五島醫生診所》、《火鳥》、《家栽之人》、《惡女》、《課長島耕作》、《怪物》、《聖堂教父》、《藍洞》、《墨攻》、《蟲師》、《百鬼夜行抄》、《恐怖寵物店》等的思想深度或關懷意識不比文學、科學、歷史、哲學類書籍少,差距是在畫面接受的傳導體不同而已。

對作者齋藤孝對動畫漫畫的說法雖然很有意見,但是對其他方面提出的建言相當贊同,讀書不是象徵氣質、興趣、休閒,是和生活融合的基礎活動,不必將讀書看的太嚴肅,也不用以借口逃避讀書,而今日就可以開始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zucena Chang 的頭像
    Azucena Chang

    Buen viaje 阿蘇的閱讀與怪獸,偶爾還有自助旅行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