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小說雖有令人驚豔的閱讀感受,但是卻沒有讓讀者產生回味再三的感覺。小說首重的是故事的張力,如何在短小的時間軸丟下引爆點或是在長遠的時間線點上單個或多個燃點都是極為重要的寫作技巧,所以作者如何拿捏故事起承轉合的平衡輕重,確實為小說緊湊且耐讀的要點。
目前分類:解謎系列 (5)
- Feb 03 Thu 2011 18:49
說謊如此單純─《謊言迷宮》
《謊言迷宮》適合的讀者:期待傑佛瑞迪佛新系列的讀者
某些小說雖有令人驚豔的閱讀感受,但是卻沒有讓讀者產生回味再三的感覺。小說首重的是故事的張力,如何在短小的時間軸丟下引爆點或是在長遠的時間線點上單個或多個燃點都是極為重要的寫作技巧,所以作者如何拿捏故事起承轉合的平衡輕重,確實為小說緊湊且耐讀的要點。
某些小說雖有令人驚豔的閱讀感受,但是卻沒有讓讀者產生回味再三的感覺。小說首重的是故事的張力,如何在短小的時間軸丟下引爆點或是在長遠的時間線點上單個或多個燃點都是極為重要的寫作技巧,所以作者如何拿捏故事起承轉合的平衡輕重,確實為小說緊湊且耐讀的要點。
- Oct 15 Wed 2008 14:40
《潘朵拉處方》─不能說的秘密
《潘朵拉處方》適合讀者:對《達文西密碼》熱潮無法抗拒者
隨著《達文西密碼》延燒的密碼風,促成一波波解謎、驚悚、歷史、宗教小說出版,有些是《達文西密碼》出版後隨起的熱潮,有些是在《達文西密碼》之前就已經出版只是未受到矚目的作品,在真實度、氣氛、節奏掌握上各有偏重,《達文西密碼》無疑是其中的佳作。
隨著《達文西密碼》延燒的密碼風,促成一波波解謎、驚悚、歷史、宗教小說出版,有些是《達文西密碼》出版後隨起的熱潮,有些是在《達文西密碼》之前就已經出版只是未受到矚目的作品,在真實度、氣氛、節奏掌握上各有偏重,《達文西密碼》無疑是其中的佳作。
- May 04 Sun 2008 21:17
青天之下黃土之上─《包公遺骨記》
《包公遺骨記》適合讀者:包拯迷、歷史愛好者
陳桂棣、春桃合著的《中國農民調查》,是一部具有爭議性的圖書,這本書雖曾獲德國柏林的「尤里西斯國際報導文學獎」與《亞洲週刊》公佈的「2004年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好書」等國際性榮耀,卻也是中國政府發佈布的禁書之一,與台灣熟知的章詒和的《伶人往事》同樣是「八大禁書」,後來章詒和在報章雜誌上嚴控反駁的新聞不得不讓中國政府否認。台灣在2004年出版《中國農民調查》,2007年出版《包公遺骨記》,《包公遺骨記》也相繼獲得國際好評。《包公遺骨記》不脫歷史陳述性質,還原包公墳、包公墓誌銘,對這個華人社會理想的清官典型展開更深刻的歷史判斷,而且充滿人文關懷,尤其在「清官比貪官更壞」的文革時代背景,包公墳的飄零代表中國繼宋代到1970代的歷史悲劇。
- Feb 29 Fri 2008 21:47
硫磺之火─自然或自燃
- Jun 19 Tue 2007 04:04
《天使與魔鬼》感想─「神聖女性」與「對稱」
看過Dan Brown的《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數位密碼》,其中也許是《達文西密碼》效應,使得《數位密碼》稍微遜色,類似《State of Fear》的倒數毀滅感,但是災難的悲劇性不夠強,而且排在《達文西密碼》之後出版,勢必為弱勢。
最近出版的《天使與魔鬼》是羅柏蘭登的初次冒險,與Dan Brown的作品比較起來,《達文西密碼》的背景情節勢必成為優勢。達文西的奇特背景和智慧才能一向是討論重點,《達文西密碼》的論述籠罩著對女性的平反,對於古老社會對女性地位的抹滅和強調神聖陰性孕育的「子宮」有著深刻的同情。在書中眾多強調陰陽相合、陰性即聖杯的意義讓我聯想到瑪格麗特愛特伍的《使女的故事》中淪為生殖的子宮、陰性以及李汝珍的《鏡花緣》那種把女性肉身與精神痛苦加諸男性的諷刺。女性地位的提升的確需要從深層社會階級中解脫,而《達文西密碼》所用的手法是比較溫和的,雖然宗教的撻伐聲不斷,不過卻是眾多無特定思想取向讀者可接受的,而且對部分宗教觀開始產生懷疑,因為從宗教介入女性地位的手法比《使女的故事》來的堅固。
最近出版的《天使與魔鬼》是羅柏蘭登的初次冒險,與Dan Brown的作品比較起來,《達文西密碼》的背景情節勢必成為優勢。達文西的奇特背景和智慧才能一向是討論重點,《達文西密碼》的論述籠罩著對女性的平反,對於古老社會對女性地位的抹滅和強調神聖陰性孕育的「子宮」有著深刻的同情。在書中眾多強調陰陽相合、陰性即聖杯的意義讓我聯想到瑪格麗特愛特伍的《使女的故事》中淪為生殖的子宮、陰性以及李汝珍的《鏡花緣》那種把女性肉身與精神痛苦加諸男性的諷刺。女性地位的提升的確需要從深層社會階級中解脫,而《達文西密碼》所用的手法是比較溫和的,雖然宗教的撻伐聲不斷,不過卻是眾多無特定思想取向讀者可接受的,而且對部分宗教觀開始產生懷疑,因為從宗教介入女性地位的手法比《使女的故事》來的堅固。
《天使與魔鬼》看來是探討懷疑宗教的更深一層,對於「神性」和「科學」的爭執有獨到看法,其實Dan Brown是將「神性」和「科學」的最後共通點打通,「科學」能證明「神性」,而「神性」創造「科學」,互補結構因而產生,當然Dan Brown不忘猜疑教廷,與《達文西密碼》一樣對暗喻政府的宗教有批判,卡羅‧凡特雷斯卡總司庫所代表對宗教有狂熱甚至到偏執的人,卻是常常在報章雜誌看到的畫面,很可惜《天使與魔鬼》出版中文版不是在前陣子教宗去世、本篤十六世選舉的時候,不然我想更會引起大眾目光,因為在這本書中提到保守、革新派爭論與教宗選舉過程,就足以翻出許多案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