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解謎系列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謊言迷宮》適合的讀者:期待傑佛瑞迪佛新系列的讀者

 某些小說雖有令人驚豔的閱讀感受,但是卻沒有讓讀者產生回味再三的感覺。小說首重的是故事的張力,如何在短小的時間軸丟下引爆點或是在長遠的時間線點上單個或多個燃點都是極為重要的寫作技巧,所以作者如何拿捏故事起承轉合的平衡輕重,確實為小說緊湊且耐讀的要點。

 傑佛瑞迪佛的小說向來抓準了緊湊這個條件,但是在可讀性高低與否這點上則是見仁見智。從他以往的作品看來,已經可以規納出他的寫作模式了,包括出人意表、故佈疑陣與意外等。當作家可以被讀者歸類或評斷出某些寫作特徵時,其實就是作者已經走入他自己的寫作胡同了,當他想要繞出巷弄回到大道上時,往往要打破他既往的成規重新打造,或是走上老調新彈之途。這樣的冒險極大,一是作者要夠有名氣,二是作者文筆要夠穩。當傑佛瑞迪佛創發他的另一個寫作之道時,他選擇了保留疑團與意外等特徵,而選擇創造新的角色來取代、替補原先已經知名的辦案要角,而他是屬於成功的作家之列。這裡所指的成功並不是銷售數字或是書評好壞,而是可以在閱讀新作中不被舊有角色干擾,讓讀者全心全力期待一個新的故事。
謊言迷宮來源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潘朵拉處方》適合讀者:對《達文西密碼》熱潮無法抗拒者
 
隨著《達文西密碼》延燒的密碼風,促成一波波解謎、驚悚、歷史、宗教小說出版,有些是《達文西密碼》出版後隨起的熱潮,有些是在《達文西密碼》之前就已經出版只是未受到矚目的作品,在真實度、氣氛、節奏掌握上各有偏重,《達文西密碼》無疑是其中的佳作。
 
由於個人閱讀喜好,對於此類小說向來無法抗拒,難免會閱讀到地雷書如《
梅第奇匕首》,但是大部分小說暫且不論是否精彩萬分,在歷史、宗教上的考據與焦慮十足可貴,去除故事性,這些小說給予歷史、宗教糾雜難解的謎底許多想像空間,也許其中就有一種是還原真相的關鍵。
 
 潘朵拉處方  來源
近期出版的
潘朵拉處方》、《聖骨拼圖》分別都與《達文西密碼》相提並論,也許是《達文西密碼》的成功造成出版推薦必須與之並列的說法,廣告小說為傑出的曠世之作。其實兩書各有偏重,《聖骨拼圖》是與《達文西密碼》相較之下性質較為類似,《潘朵拉處方》可就題材偏向於揭發歷史、醫學黑幕性質,與《達文西密碼》的寫歷史導向真相的方式不同,《潘朵拉處方》的歷史與真相帶出更深層的現代醫療體系問題,關於醫學、疾病、廠商間的抗衡,擴及現在與以後,而且作者所書寫的是人類敵人之一─癌症。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包公遺骨記》適合讀者:包拯迷、歷史愛好者

陳桂棣、春桃合著的《中國農民調查》,是一部具有爭議性的圖書,這本書雖曾獲德國柏林的「尤里西斯國際報導文學獎」與《亞洲週刊》公佈的「2004年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好書」等國際性榮耀,卻也是中國政府發佈布的禁書之一,與台灣熟知的章詒和的《伶人往事》同樣是「八大禁書」,後來章詒和在報章雜誌上嚴控反駁的新聞不得不讓中國政府否認。台灣在2004年出版《中國農民調查》,2007年出版《包公遺骨記》,《包公遺骨記》也相繼獲得國際好評。《包公遺骨記》不脫歷史陳述性質,還原包公墳、包公墓誌銘,對這個華人社會理想的清官典型展開更深刻的歷史判斷,而且充滿人文關懷,尤其在「清官比貪官更壞」的文革時代背景,包公墳的飄零代表中國繼宋代到1970代的歷史悲劇。

 包公遺骨記   來源

《包公遺骨記》
雖為歷史題材,但是附和出版界近年掀起的中國盜墓小說熱,《包公遺骨記》就顯得更有趣,前者是盜墓者,後者是護墳者,而透過歷史還原與記敘,具有小說的戲劇效果,讀了令人感動又驚訝。在包公遺骨出土的過程裡,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風聲鶴唳,包公與祖先信仰都是被批鬥的對象,而包家後代子孫謹守祖訊,抱持著包家骨氣,分散各地卻是上下一條心,維護組墳不遺餘力,不讓破壞者剷掉祖墳,沾有包公骨血的包家人、歷代守墳人都以守著包家墳為榮,幾百年來的牽連、家族血緣似乎比世人所想得更堅韌牢固。
 

包公故事做為戲劇的題材為台灣社會掀起巨浪,金超群所演的電視劇「包青天」的收視率極高,變成台灣社會的一種集體期望,但是「包青天」做為戲劇,已經改變包公形象甚多,與江湖俠士的關係太過友好。戲劇的包公多來自石玉崑、俞樾改名的小說《七俠五義》,原名為《三俠五義》,描述包公有情有義、奉功無私的包公斷案故事,與御貓展昭、江南五鼠、北俠歐陽春、丁兆蘭與丁兆蕙雙俠多有互動,以江湖世人臣服朝廷命官的故事帶出投誠的意義,其中不乏俠義故事、靈怪故事,但是不可否認的,三俠、五鼠的故事為此書增加許多趣味性。

《三俠五義》的包公前身更為複雜多元,關於包公故事有正史紀錄、筆記、話本、戲文、雜劇、詞話、小說、民間傳說等材料,明清兩代為盛世,出現《包龍圖判百家公案》、《龍圖公案》兩部公案小說及清代《清風閘》、《萬花樓》、《五虎平西》、《五虎平南》、《三俠五義》等,其中以《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後稱《百家公案》)、《龍圖公案》、《三俠五義》三部小說收入最多包公故事,其中最早的是《百家公案》。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4/16更新封面、連結、影片,影像來源自三采文化)

當人類不再信仰正義,而是相信罪惡,索多瑪和蛾摩拉的火是否會再次燃燒?也許不是自然之火,而是人類自燃罪惡之火。
 

硫磺之火
硫磺之火就題材而言,可以是為宗教傳道,或者是自然反撲,但是此書縮小範圍,集中在人纇社會的謎題。當題材深廣而書中謎題小時,知識是輔助,或者是誤導,如果知識沒有強而有力的攀附劇情,會變成兩層不相及的精美包裝,拆開華麗包裝紙發現名實不符。書中提到人體自燃的神祕現象 (臺灣推理作家既晴的《網路凶鄰》也提到人體自燃)、文藝復興藝術品、預測人類末日的時間黃金比例….等,呈現出類似《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的絢爛,但主旨不是質疑歷史,而是利用知識,同樣是多種知識題材,加深從自然環境到宗教體悟,繼而從宗教體悟感至人類社會種種創造觸發之物的漸進思考,因人類往往呼喊環境反撲神力,最多的犧牲還是人類在互相殘殺。  

《硫磺之火》在題材、謎底上是相輔相成的,然而這只是第一部,接下來有《死亡之舞》與《死者之書》,不知道何時會出版,因「超自然謎殺」第一部已經成功勾起讀者我的興趣。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Dan Brown的《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數位密碼》,其中也許是《達文西密碼》效應,使得《數位密碼》稍微遜色,類似《State of Fear》的倒數毀滅感,但是災難的悲劇性不夠強,而且排在《達文西密碼》之後出版,勢必為弱勢。

最近出版的《天使與魔鬼》是羅柏蘭登的初次冒險,與Dan Brown的作品比較起來,《達文西密碼》的背景情節勢必成為優勢。達文西的奇特背景和智慧才能一向是討論重點,《達文西密碼》的論述籠罩著對女性的平反,對於古老社會對女性地位的抹滅和強調神聖陰性孕育的「子宮」有著深刻的同情。在書中眾多強調陰陽相合、陰性即聖杯的意義讓我聯想到瑪格麗特愛特伍的《使女的故事》中淪為生殖的子宮、陰性以及李汝珍的《鏡花緣》那種把女性肉身與精神痛苦加諸男性的諷刺。女性地位的提升的確需要從深層社會階級中解脫,而《達文西密碼》所用的手法是比較溫和的,雖然宗教的撻伐聲不斷,不過卻是眾多無特定思想取向讀者可接受的,而且對部分宗教觀開始產生懷疑,因為從宗教介入女性地位的手法比《使女的故事》來的堅固。


《天使與魔鬼》看來是探討懷疑宗教的更深一層,對於「神性」和「科學」的爭執有獨到看法,其實Dan Brown是將「神性」和「科學」的最後共通點打通,「科學」能證明「神性」,而「神性」創造「科學」,互補結構因而產生,當然Dan Brown不忘猜疑教廷,與《達文西密碼》一樣對暗喻政府的宗教有批判,卡羅‧凡特雷斯卡總司庫所代表對宗教有狂熱甚至到偏執的人,卻是常常在報章雜誌看到的畫面,很可惜《天使與魔鬼》出版中文版不是在前陣子教宗去世、本篤十六世選舉的時候,不然我想更會引起大眾目光,因為在這本書中提到保守、革新派爭論與教宗選舉過程,就足以翻出許多案外案。


《天使與魔鬼》一書講「對稱」,《天使與魔鬼》中提到的「土」、「氣」、「火」、「水」四元素都有對稱性,除對稱,我想到的是「平等」。「聖女大德蘭的狂喜」、「聖雅妮教堂」兩個元素具有情節安排的特別性,「聖女大德蘭的狂喜」在書中是作者刻意將性提出,而「聖雅妮教堂」是將迫害提出,作者提出科學家成立光明會的言論自由,使讀者想到宗教焚燒女巫、殺害無神論者的事件,可以說是對「神性」在「人性」展現的諷刺,而「人性」利用「神性」在人世展現「不平等」,造成信仰和無信仰的戰爭。


另外書中有幾句話很有意思,一句是梵蒂剛遭受危機時的「再沒有什麼能比人類悲劇更能引起人類興趣的了」,一句「痛苦是成長的一部分,我們就是這麼學習的」,也許只有人類繼續承受「科學」與「宗教」帶來的負面效果後,才能學習到「和平」。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