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定翻譯文學 (108)
- Jun 19 Tue 2007 13:28
《一刀未剪的童年》
- Jun 19 Tue 2007 13:26
殺手的淚為何流?─《殺手之淚》
- Jun 19 Tue 2007 13:01
閱讀《夜》與《被收藏的孩子》有感
- Jun 19 Tue 2007 12:40
《珍.奧斯汀讀書會》
- Jun 19 Tue 2007 12:38
再次推薦─《巴別塔之犬》
- Jun 19 Tue 2007 12:34
吸血鬼的愛慾生活:暗夜的邀請
- Jun 19 Tue 2007 12:29
《歷史學家》─怎麼看待吸血鬼?
- Jun 19 Tue 2007 12:28
《凱文怎麼了?》與人性善惡
- Jun 19 Tue 2007 12:27
《梅崗城故事》讀後感
- Jun 19 Tue 2007 12:27
《四的法則》與現實法則
如果要將類似《達文西密碼》的已出版中文小說做一個評比,我還是認為《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是其中的上上之作,其他的小說作品以文學、歷史的角度來看不分上下,但是論驚悚度、精采度就略微遜色,不是因為驚艷於《達文西密碼》的初次啼聲,而是用看小說的心態,身為讀者必定想看讓人印象深刻、特殊的小說,《達文西密碼》的故事就是勝出點。
《達文西密碼》之後的類型小說一再出版,從《風之影》、《達爾文的陰謀》、《四的法則》到八月下旬的出版界重頭戲《歷史學家》,就我所看過的《風之影》、《達爾文的陰謀》、《四的法則》三本小說來說,有一點是行銷、文案的失誤。這點是緊跟《達文西密碼》的腳步,和《達文西密碼》一書相比較的結果是失去原書文案特色,導致讀者被《達文西密碼》影響而產生先入為主的想法,讓不少讀者閱讀後失望。
- Jun 19 Tue 2007 12:26
《時空旅人之妻》讀後感
書腰上敘述《時空旅人之妻》(the Time Traveler's Wife)一書感動四百萬個讀者,不論讀者是被書中愛情還是其他意義感動,此書很明確的表達出人一生不斷犯的錯誤,就是「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會珍惜」。
對於原書的書名我自己認為它已經表達了書中部分深意,此書有兩個敘述焦點,一個是男主角亨利,一個是女主角克萊兒,兩個角色進行敘述,兩者比重相同,為何書名卻是《時空旅人之妻》呢?為什麼不是《時空旅人》呢?將書名聚焦在女主角的身份上,是告知女主角是被留下來的那位,是不斷等待、祈禱、幻想、後悔的那位,她扮演的角色就是「我們每個人」,因為「我們每個人」總是在失去後才會驚覺我們最孤單寂寞,然後哀痛悔悟,然後力圖振作或者就此墮落。
- Jun 19 Tue 2007 12:25
《林先生的小孫女》
菲立普‧克婁代(Philippe Claudel)的中文版新書《林先生的小孫女》和上一本《灰色的靈魂》比較起來,若是「顏色」成為詮釋書的方法,《灰色的靈魂》如果是灰色的,《林先生的小孫女》就是粉色系的。
在看此書時,第一個讓我想到的竟然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書中的風景、色澤、戰火、異地、兩位男主角想像在宮崎駿筆下呈現,尤其是林先生幻想自己穿過一個山野洞穴、象徵通過語言隔閡,與胖先生相遇的畫面,與《神隱少女》中的千尋走出洞穴,被白龍告知不能回頭看的畫面連結起來,在我看來此段意義是表示兩方都可保留回憶但不能耽溺過去,不同的是千尋偏向跟回憶的友善互動,而林先生卻是家破人亡。
- Jun 19 Tue 2007 12:24
《追風箏的孩子》讀後感
一再提醒自己不能只看暢銷書,應該自己去發覺好書,這也是《追風箏的孩子》出版這麼久、在排行榜上停留數月之後我才揭開此書的原因之一,當然此書沒有令我失望。
我很慶幸在閱讀此書之前,我早已經閱讀過阿颯兒納菲西(Azar Nafisi)的《在德黑蘭讀羅莉塔》以及香港戰地女記者張翠容的《中東現場》,如果說《在德黑蘭讀羅莉塔》是指出中東婦女的哀歌、《中東現場》是指出中東報導文學的陰影,那《追風箏的孩子》就是賦予希望、祈禱、贖罪的祝福,在這些書中相互交融的混濁之處,可以看到中東世界共通的悲傷,一個不穩定的國家社會所造成的失衡。
- Jun 19 Tue 2007 12:23
《海之媚惑》─如何看待童話
《海之魅惑》的故事內容其實並不如評論所講充滿謎團、懸疑的氣氛,如果將此書定位為驚悚型的翻譯小說,我覺得並不是很恰當,然而走過幾家書店,部分店家把它和其他推理小說放在一起,其實會造成一些讀者的錯覺,不如放在大眾文學或翻譯文學區還比較恰當。
看完《海之魅惑》的感觸在於此書對於「童話」的處理效果,運用很多童話故事融入主角的生活,將童話和真實人生連結,童話不再是限於幼年純真的記憶,其實童話也可以很殘酷、很真實。
- Jun 19 Tue 2007 12:22
《達爾文的陰謀》
可能因為達文西的熱潮,帶動了「顛覆性」的小說,這些創作在一些知名的偉大發明家或文人畫家上發揮,從紀錄性書籍到小說創作,可以說是小說型態的一種新「進化」。
達文西研究的書籍在《達文西密碼》出版後,各類傳記、畫集不知道出版了多少本,話題圍繞著他對宗教信仰的疑問、全才科學家、人體解剖圖牽涉到的盜屍疑雲,甚至有傳出他有變裝癖、同性戀等等研究。從畫家維梅爾知名畫作吸取靈感,崔西.雪佛里兒(Tracy Chevalier)創作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少女神秘的回眸一瞥宛如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從以往維梅爾傳記中紀錄的女兒畫像到維梅爾內心欽慕對象,從小說中那種少女選擇的堅定、電影中維梅爾強穿少女耳洞影射性行為的曖昧畫面,到各類研究書籍中紀錄維梅爾擁有的十多位子女、貧困潦倒、重病纏身,這些來自非紀錄性和紀錄的小說書籍,給予讀者想像和現實的雙向思考「進化」。
- Jun 19 Tue 2007 04:43
灰色的靈魂
其實早對「好人」、「壞人」這種絕對的區分法不以為然,我想只有「做比較多好事的人」和「做比較多壞事的人」兩種人,普遍多數人都是「做比較多好事的人」,對「做比較多壞事的人」自然產生優越感,然而那些「好事」真的把「壞事」抹滅掉了嗎?那些「小惡」就真的不算傷害嗎?
《灰色的靈魂》一書書如其名,一個斑駁晦澀的故事,把人所作所為或是引以為傲的道德本質解剖開來,發現人的身體從肉體、心臟到形而上的靈魂都是灰色的,這裡的灰色不是屬於色彩中可明述的,而是界於光明與黑暗中的模糊地帶,就像電影《衝擊效應》中人與人之間連環骨牌效應的對應行為,一個人正面面對部分人是光彩亮麗的,以背面面對其他人就是醜陋可鄙的,然而又很難意正嚴詞去強烈指責他人的光與暗,因為指責的同時卻發現自己和他一樣,一生就在光與暗中徘徊。
- Jun 19 Tue 2007 04:42
《釋夢人》─你想要穿什麼鞋?
對照過《巴爾札克與小裁縫》、《釋夢人》二書覺得很有趣,我想設計封面的人一定有深入了解二書內容的轉變。如果說《巴爾札克與小裁縫》代表是傳統鄉村轉型要進入工商業社會的話,《釋夢人》就是陷入工商業社會卻又與傳統產生混雜,在進退、貧富差距之中,所穿的鞋就不一樣了;又如果說《巴爾札克與小裁縫》諷刺的是人心的現實,《釋夢人》就是嘲弄進步中對守舊的留戀,二書封面的奇趣就在這裡,在封面中就能察覺一點作者遺留的冷笑。
看過一些描寫中國現代社會縮影的電影,無論是諷世還是挑戰,那種處在我們無所想像的人們對未來總有些期待,電影《活者》只希冀好好活著;《那山那人那狗》對傳承的執著;《秋菊打官司》對求個明白公道的傻氣;《大腕》中對商業化的無可奈何:《巴爾札克與小裁縫》中對西方及進步的強烈欲求,這些現象許多國家都經歷過,只是看那時的人有沒有想這麼多,有沒有在穿上鞋子前想想這雙鞋從何處來的、怎麼做的,我想《巴爾札克與小裁縫》與《釋夢人》二書就是在做答案的探索。
- Jun 19 Tue 2007 04:42
《巴別塔之犬》─你真的了解別人嗎?
拿起《巴別塔之犬》一書,也許一部分人會「疑惑」巴別塔代表的意義,如果有所疑惑,那麼「巴別塔」已經產生作用了,這就是從你個人開始的語言分歧,每天上演的語言戰爭,在眼光所及之下的觸動,「語言巴別塔」是很大的隔閡夢魘。
我在書店閒晃的時候,偶然看到新書櫃上的《巴別塔之犬》,看了書背介紹立刻被吸引,閱讀後更覺得萬分值得,一股無法言喻的哀傷從頭到尾流動在文句中,在何致和的優秀翻譯下,是原著到翻譯的互通,最後感染到讀者,如果也能感受到那點點的心酸,那就證明我們都克服了語言的「巴別塔」。
- Jun 19 Tue 2007 04:41
符傲斯─故事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曾經和書友提起符傲斯(John Fowles) ,在中文譯名的巧妙翻譯下,「符傲斯」真像魔法師的中文名字,在中文譯名上擁有魔法,也在文字上施予魔力。
我最早看過的是《蝴蝶春夢》(The Collector),中譯反而不如原名好,顯示不出一位瘋狂「收集者」的變態心理,在這本不帶春情的小說裡,「蒐集」是男主角對「禁錮」的美化,在他的狹小人生裡,他被外在社會壓制,所以他選擇在別人身上反制,可能是一種補償心理的療傷作用,這種奇異的療傷法,在不少描述受創者的小說中都可以看到:幼年被傷害的人,成年後去傷害別人,或是不讓別人受害,在這樣的補償作用裡,看到一種人對他人的絕望與同情,很難去評斷這類型人性的好壞,只是會感嘆人究竟何時才能停止互相傷害。
- Jun 19 Tue 2007 04:40
每個人的斷臂山
看完原著的《斷背山:懷俄明州故事集》和李安導演的《斷背山》,其實我覺得焦點不在同性之愛,也不在偉大的愛情,事實上對照李安導演的說法:「Every one have a broken ridge in their mind, just you had not been there yet . However when you had the taste of love, it already pass, this made me frustrated most.」或是李安導演幽默的說:「玉嬌龍用過了,斷臂山也用過了…」那麼李安導演會怎麼利用接下來的《色‧戒》?
每個人的過往中,必然或也許都會有一事、一物、一個場景、一個人,在你的生命中寫下短短的篇章,然後就溜走了,然而這個觸發點影響你一輩子,不管過了幾年還是會想起那種「我要怎樣才能戒掉你?」的掙扎,也許不只是愛情,也可能是友情、親情,或者是被傷害的惡夢,在那個類似「斷背山」的過去時空據點上,縱然已經有別的人物事件參與你以後的生命過程,你可能還會把雙方的價值重量加以比較,或是成為永遠的疙瘩、失落;在電影玉嬌龍的故事裡,她選擇了半天雲羅小虎以表達她的叛逆,然而李慕白對她又是一個誘惑,然後雙雙放棄選擇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