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多年前的一部影集「X檔案」,成為福斯電視台的收視常勝軍,穆德和史卡利探員分別是偏迷信與信科學兩個歧路,吸引不少熱衷「謎團」的觀眾,其內容包羅萬象,包括外星人、外星生物、幽靈電腦、肝蛭變種人、食肝者、狼人、吸血鬼和一切科學、生態、人體異相,猶記得片頭音樂飄過的飛碟、片段中出現的不明形體,也許前幾季和前幾集的「X檔案」會讓觀眾覺得此影集著重在「外星人」存在與否探討上,因為片中穆德探員目睹妹妹遭外星人綁架就對追尋外星人之謎窮追不捨;在第一集派去監視穆德探員的史卡利探員也在之後遭外星人綁架、淪為生育實驗品,然而這些超自然現象並非只是外星人造訪地球,也不是穆德和史卡利探員剛好在不對的地點、不對的時間巧遇外星人,其中有政府、FBI的陰謀。
之前很紅的影集「LOST檔案」,第一季中也有很多超自然的安排,醫生傑克一行人因墜機停留在無人島,在熱帶島嶼上出現北極熊、疑似恐龍的不明生物、之前受困於島嶼之人的警語,排除主角群個人事件的分支以及第二、三季內容的偏離,在這些玄之又玄的事件中,也都是陰謀。 為何觀眾愛看陰謀?在日常生活中就習慣陰謀也許可以訓練心臟,或許可以說這個世界上的任何新聞事件已經很難去分辨真假了,很多人看新聞可能停留在影視、運動、旅遊休閒、藝文上,而非國際新聞、政治、科學,因為前者的陰謀論比較無關痛癢,就算震驚萬分也不會打擊到個人乃至人類全體的生存價值,而國際新聞、政治、科學的顛倒是非的確攸關人類全體的命運。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被一部電影吸引了目光,片名是「黑色大理花」,原著書名亦同。不過想要解謎的人看了可能會有點失望,世紀懸案的結局只是作者的猜測,而追尋真相的過程並沒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內容,貝蒂蕭特依然是一縷冤魂。
《黑色大理花》一書的缺點在於角色分割,過度強調辦案人員的家庭、愛情,而黑色大理花只是陪襯,也許作者是想藉由主角群烘托出黑色大理花死亡的寂寞,不過就這點而言並沒有很成功,黑色大理花是串場人物,不過並沒有得到她應有的角色份量。 「黑色大理花」中的大理花雖然被塑造成被殘酷殺害的女子,但是不免強調是因為她的浪蕩、欺瞞、虛榮害死她自己,「如果她…,就不會…」的遺憾還是顯露了出來,如果今日是一位單純的少女,作者寫法和讀者看法又會不同。 此書主角當然是站在同情死者的立場,不過巧巧的表示她並非完全無辜,而忽略她的本性再怎麼令人無法苟同,還是沒有人可以當她生死的主宰,讓她全身佈滿傷痕、屍體被切成兩半、從嘴巴被割裂到雙耳附近成為微笑的小丑、身上多處遭到挖洞,顯示生前死後承受的肉體、精神壓迫。 這些當時命案現場的黑白照片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無法想像此人的生前所受折磨的慘況,而又是怎樣的兇手下的了毒手?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認識Stephen King是由於他的電影,電影《綠色奇蹟》、《鬼店》、《魔女嘉莉》、《銀色子彈》等,或者《四季奇譚》之於電影《刺激1995》,是給予觀眾與讀者的我一種過著謎樣生活的作家,在看過《戰慄遊戲》之前,我對他的好奇多過同情,看完後完全相反。
我想很多暢銷走紅作家也許都有Stephen King在《戰慄遊戲》中的感受,成為作家能操控筆下人物的生死,作家厭倦寫某位角色的故事必定會「賜死」,握有具有筆下人物的生殺大權,謀害、刺殺這些角色並沒有刑法上的責任,然而輿論上的壓力卻不少。在J.K.羅琳在第六集「謀殺」校長鄧不利多後,種種跡象顯示校長可能真的死了,而不是像波特的教父天狼星那樣死的不明不白、留有伏筆,看過不少讀者的憤怒與哀傷,如果到第七集,如新聞上所說的J.K.羅琳又會「賜死」兩名角色,瘋狂的讀者會不會帶給J.K.羅琳猶如Stephen King的恐懼?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