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畫師》的適合讀者:對夾敘夾議的小說不感厭煩者

 
透過光影捕捉了戰爭的痕跡,1945年美國與日本的硫磺島戰役、1998年科索沃戰爭、1945年二戰結束後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官兵護士、1967年遲田亨一所拍攝的越南難民、1944年受迫害的猶太人、1995年車臣戰爭等,戰爭變成了一張張圖像,發生的瞬間變成了傷亡統計數字、勝利與戰敗與否與不勝唏噓,化成了正邪判斷、思想判讀的依據,透過政治、軍事角力來懲罰不合群的國際戰隊,在畫面的討論上,戰爭成為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題,然而討論畫面中的背景,只有血是紅的,其他事物都是黑的。
 
 《戰爭畫師》迴繞的對話和陰沉的氣氛塑造整本小說,整體來說,這本小說雖有小說體的完整架構,但是小說內容是為了剖析戰爭,故事性常被自我對話截斷,節奏不為了小說情節前進,而是為了跟隨男主角的心緒而綿延。

 戰爭畫師   圖片

小說從一個戰地攝影者的紀錄與後半生紀實回顧戰爭的可怖無情,男主角法格斯曾是捕捉無數戰爭的戰地攝影師,他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站在戰爭旁邊,經歷了
越南、黎巴嫩、柬埔寨、厄利垂亞、薩爾瓦多、尼加拉瓜、莫三比克、伊拉克、巴爾幹半島巴等戰役,用最真實的鏡頭、超然的態度紀錄戰爭,在每一場戰爭中他都可以旁視他人的災難,用瞬間的快門捕捉屍體、暴力,直到另一名戰地攝影師奧薇朵離開他的人生,戰爭才在他的腦海中變質,奧薇朵與戰爭畫面變成無法遺忘根除的寄生物。因男主角拍攝而成名的另一個男主角伊柏馬克維奇則是前南斯拉夫聯邦下的克羅埃西亞人,他的妻兒因戰爭而淪為塞爾維亞民兵發洩的對象,戰後他找上法格斯,說明要將這個使他出名的攝影記者殺掉。小說中有三個角色的故事,但是實際上只有兩人在進行對話,過與法格斯伊帕馬克維奇的交談,讓戰爭成為一場場的思辨論證。
小說明顯塑造了迥異的戰爭視角,一個是奧薇朵的攝影角度,她的照片中沒有任何生物,她只保留戰爭下的物件,原因不只是人物世界充滿衝突,還包含她對人世的些許不屑。法格斯習慣用相機拍槍擊的瞬間、戰俘的恐懼、戰勝者的得意、慘死的戰民,最後奧薇朵的過世而放棄攝影,轉而用繪畫紀錄戰爭,他的漠然使他遠離拍攝戰爭現場,戰爭繪畫代表他的心死。

 
心死與無感並不同,在小說中的氛圍以戰爭為文,串聯起自古迄今的無數戰役,不論是圖畫、藝術、文字還是照片,都聚焦在人類於戰爭遊戲的殘忍,身於戰爭的法格斯無形之間被戰爭侵蝕,只將戰爭看作成無數的報導照片,當他意識到他失去了同理或去感受戰爭的態度時,他走向心死。小說的另一個對比不只是製造伊柏馬克維奇與法格斯的對立,或是控訴真正參戰者攝影者的角色差異,而是對上在閱讀這本小說的讀者,以及小說外無數的觀戰無感者,這份閱讀後作力也是針對讀者、觀戰無感者而來,也可以說作者畫出的戰爭圖像就是為此而來,小說夾敘夾議對上無感無視與麻痹,觸發了戰爭一再發生、圖像一再流傳的流血祭壇。

 
小說沒有講過多道理,也未嚴明指責某一方,但是卻不難看到作者的意圖:藉戰爭本質與對立面對好戰者作者突顯殺戮戰場的可怖並非爭取同情,而是提供另一個戰爭畫面,畫面有關暴露在鏡頭外那些得意洋洋的侵略者,與戰場上的敗者或屍體相對,只見侵略者的狂態與腐敗氣息。對如此嚴肅的議題,作者使用最不易書寫的敘議筆法來書寫,所以在不可親的閱讀外表下是抱持懷疑、柔軟的作家觀察之筆,於是《戰爭畫師》選擇了難題來當小說題材,卻是接近小說外的真實局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zucena Chang 的頭像
    Azucena Chang

    Buen viaje 阿蘇的閱讀與怪獸,偶爾還有自助旅行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