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家女孩》適合讀者:不期待限制級描寫的讀者
閱讀之初,以為《鄰家女孩》是本寫殘酷凌虐女性的驚悚小說,實際上這本小說是在寫「罪惡感」。小說用最淺的筆觸來控訴那些知道而不說、不聞不問的沉默者、那些接近暴力卻不敢起身對抗的人們,這裡的對抗並不是要那些人反擊暴力本身,而是打幾通電話、讓更多人知道,而不是將家暴當成門關起來的家務事。
因為作者寫作的用意是在勾起「罪惡感」,所以暴力的過程並不如想像中的暴露。作者刻意的簡化虐待過程,除了小說的主述者是12歲的男孩外,也因這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小說,既是小說所以多了許多虛構與想像,但是作者的虛構與想像毫無減損真實事件背後的喪心病狂。《鄰家女孩》是作者根據1965年震驚美國的真實事件所改編的小說,一位名為格特魯德‧巴尼澤夫斯基(Gertrude Baniszewski)的婦女被控告監禁、虐待、殺害未成年女孩希維亞‧林肯斯(Sylvia Likens),這件關起房門的嚴重暴力事件震驚當時的美國社會。
來源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達墨爾本的第二天,就前往位於市區swanston街上的長青旅行社詢問大洋路的價錢。長青旅行社在網路上評價不一,在網路上搜尋即可找到正、負面評價。
另外在swanston街附近有許多旅行社開辦一日到多日團,對於歐美旅客、日韓客、台港中旅客有不同的價錢,專辦歐美旅客、日韓客的大洋路一日團多在100澳幣上下,而中國的長青旅行社卻只要69澳幣(我遇到折扣,所以是45澳幣+4元小費)。長青旅行社之所以便宜,自然是以把遊覽車塞滿取勝,服務、解說實在不怎樣,但是對於想看看大洋路的自助旅客而言,長青旅行社算是平價,團員也未必就只有來自台灣、港澳、中國,我這團就有來自韓國、日本、尼泊爾、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的旅客,導遊會中文、英文、廣東話。
因為從墨爾本市區到大洋路的車程來回可能8~10小時,從早上7點半出發,到晚上9點半才回到市區,然而這段路卻是被封為全世界優美的海岸線之一,可以說來到墨爾本必看的風景之一。大洋路這段車程從起始點的墨爾本市區到吉隆(Geelong)小鎮、阿波羅灣(Apollo Bay),再到十二門徒岩(Twelve Apostles)、阿德海峽(Loch Ard Gorge)、石拱門(The Arch) 、倫敦斷橋(London Bridge),多個地區呈現出不同風景,沿途風景秀麗,讓人感受到大自然消長的能量。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落的符號》適合讀者:可忍受《達文西密碼》劇情公式的讀者
記得第一次閱讀《達文西密碼》時,入迷至整夜無法闔眼,一是因為小說內容實在精采,二是因為小說內容太過震撼。作者丹.布朗似乎給了世界一個可能的答案,以文字宣告被選擇出來的事實充滿猖狂與欺瞞,現下的宗教、歷史不過只是一種保護色,保護其下的虛假。《達文西密碼》讓羅柏蘭登成為顛覆歷史、宗教的主角,也讓丹.布朗一躍成為暢銷作家,因此在《達文西密碼》之後,許多類似的小說相繼出版,雖都有質疑歷史的強烈使命與意圖,但是佳作不多,套用《達文西密碼》小說發展公式的痕跡也非常明顯,就連丹.布朗自己也以這套公式為小說慣用的敘述法。
來源
丹.布朗從《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到《失落的符號》,著作漸漸被歸類成一種公式化小說,原因無它,是因為小說講求的是快、狠、準,快速進行到作者想要顛覆史實的橋段、狠狠打擊讀者從小被灌輸的錯誤知識、準確的傾倒作者本身的推測與發現,因此丹.布朗的小說就往「老套」發展。以上的「老套」並不完全是貶抑,而是經由快、狠、準發現作者創作下的強烈意圖:對於歷史、宗教的懷疑。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墮落天使》適合的讀者:喜歡「暮光之城」系列或《暗夜天使》的讀者
2009年的博客來報告,根據報導所述,吸血鬼小說「暮光之城」系列包辦2009年的暢銷書排行榜前幾名。「暮光之城」系列熱賣是事實,吸血鬼小說卻得打上問號,因為小說的主軸是青少年戀愛,吸血鬼身分只是戀愛路上的一個障礙,所以「暮光之城」系列就如同其他的羅曼史小說,同樣有愛情的路障,吸血鬼只是個噱頭。
來源
自「暮光之城」系列出版後,相似的作品越來越多,情節雷同度相當高,雖有吸血鬼、天使、狼人、撒旦等異類的陪襯,實際上這些身分都只是個空殼。2010年的中譯版《墮落天使》同樣也是隨「暮光之城」系列風潮後的跟風之作,雖是追逐潮流,但是和劇情極為類似的《暗夜天使》相較起來是平穩些,插入的天使、撒旦故事也相對來說多許多,但是這些故事還是浪費在愛情這個議題上,所以聖經、天使、撒旦都淪為校園愛情的犧牲品,不管故事的原型有多迷人、對信仰者而言有多動人。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聖女的救贖》適合的讀者:湯川學的粉絲
在日劇與電影的推動下,偵探伽利略系列似乎與福山雅治、柴崎幸畫上了等號,。說人物實體化的優點是小說人物不再是文字快速素描的人像,但是這也產生了缺點,這些小說人物並不等於演藝明星的詮釋,日劇與電影也因為觀眾需求增加了或刪減了某些情節,或多或少影響了小說人物到實體化人物的線條。
來源
《聖女的救贖》是繼《偵探伽利略》、《嫌疑犯X的獻身》、《伽利略的苦惱》之後的作品,也是湯川學與內海薰合作之作。在《偵探伽利略》、《嫌疑犯X的獻身》中,小說受演員的影響不大,然而到了《聖女的救贖》,卻看到了小說作者被演員與電影劇情影響的情況。對於作者的被動創作,無非是希望小說能熱賣、增加人氣,也因為如此,位在地球兩極的湯川學與內海薰也被作家勾起了曖昧。對於科學家與辦案人員的不正常情愫,讀者觀眾是看得很愉快,對於系列小說卻隱藏危險度,一來是小說人物會越來越偏離原先設定,二來是讀者走向也會隨之偏移,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內海薰這個角色與讀者反應。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死了,但什麼也沒學到》適合讀者:各行各業的新鮮人
看完《我死了,但什麼也沒學到》這本小說後,搜尋了網路,很遺憾的,在網路上並沒有太多閱讀心得,然而這卻是一本很值得討論的小說。這本小說之所以缺少關注,問題可能是在它的書介過於狹隘。
多數描寫校園暴力的小說,多是寫施加暴力的手段、寫受虐者被欺凌的慘狀,這樣的寫法是最安全也最保守的,但是畢竟成為了一個老舊樣本,想要超越樣本,得寫些暴力與被虐以外的人事物。
來源
小說的書介偏向校園生活的霸凌事件,痛訴著校園暴力的氾濫、師長的漠視,使讀者的第一印象聚焦於校園與暴力,就如同於《巧克力戰爭》中所敘述的情節。暴力雖聳動,但是已經變成陳腔濫調,光是寫校園暴力,很容易被學校侷限住,所以在霸凌的設想中,《我死了,但什麼也沒學到》彷彿只是描寫校園暴力的故事。
Azucen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